在工业机器人赛道中,中国虽然有着庞大且潜力巨大的市场,但却处在“外资吃肉,中国企业喝汤”的窘境。
国产工业机器人困境
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仍处在被垄断的状态,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德国库卡与瑞士ABB这“四大家族”实现了对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寡头垄断,也占据了中国70%以上的市场。而中国本土企业,则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工业机器人企业能赚到大钱的不多,即使是德国库卡在2017年的净利率也不过2.5%,更何况是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的许多中国企业。
大多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利润都被上游供应商分走,且中国企业的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只能靠低价来竞争。这就使得,许多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连将生存下来都困难,更别说投入资金搞研发。
不过,在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中,有一家中国企业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它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般陷入亏损泥潭之中,反而成为了我国唯一跻身全球前十的机器人企业。
它便是埃斯顿机器人。
9个月吸金7.4亿
据埃斯顿10月29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长至7.4亿元,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2495.38万元。
在今年前三季度,埃斯顿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2亿元与8784.62万元。这一业绩无疑十分亮眼,良好的业绩表现让有多余的力量去搞研发,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打破日德等国的垄断。
埃斯顿发展优势
埃斯顿为何能有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核心零部件高度自主化。
工业机器人企业之所以不赚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核心零部件不自主,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在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净利率最高的当属发那科,其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给自足。而埃斯顿走得则是与发那科相同的全产业链布局的生产模式。
据了解,在核心零部件自给率上,埃斯顿已经达到了80%之高。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让埃斯顿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并且能让其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二,两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
埃斯顿有两大核心业务,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2020年,两大业务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分别为33%与66%。
两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让埃斯顿形成了协同效应,并由此延伸出规模效应。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埃斯顿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
第三,通用+细分的市场发展路线。
在发展通用产品的同时,埃斯顿还在不断耕耘细分市场,这为埃斯顿业绩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如今,在弯折、光伏、压铸等多个细分市场中,埃斯顿都走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在多种手段并行的方式下,埃斯顿在工业机器人赛道中大步迈进,将中国工业机器人带向了世界赛道。
写在最后
如今,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工业的转型期,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未来我国还将有着巨大的需求量。
也就是说,未来埃斯顿在这条赛道中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埃斯顿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中国国产替代潮流的推动,埃斯顿的未来发展十分值得期待。
也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埃斯顿能够大步迈进,再次取得好成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心智造网(www.cn-im.cn)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