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斗中机器人「大白」下场打硬仗

“从1到10,你的疼痛指数有多少?”

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是一个专业的机器人健康顾问,只需简单快速扫描,就能检测出人的生命指数,根据其疼痛程度治疗疾病,且非常“暖心”。它还可不断学习,升级疾病库,完善自身系统。

据说,大白的形象和功能设定,参考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级研究机构对下一代机器人的趋势看法,是对未来医疗机器人具体形态的“画像”。

而疫情这样的灾难,正在推动电影中的科学设想加速渗透入我们的生活,一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防疫战斗中机器人「大白」下场打硬仗

01

机器人“大白”都能干什么?

疫情,让医疗机器人更广泛进入人们的视线和空前密集活跃期。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便没有停歇。处在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同时,在这场阻击战中,一大批商用机器人走入防疫一线,这些能够免疫病毒的机械“战士”,成为与人类并肩战斗的一股重要力量。

早在武汉疫情期间,一些机器人研发企业便纷纷加入抗疫一线,主要覆盖五个应用场景:跑腿机器人(送药/送餐)、导医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心理辅导机器人,以及扫地机器人。

而在目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吃劲的攻坚战阶段,包括钛米机器人、达闼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智能服务机器人企业的消毒机器人,YOGO的配送机器人,艾利特的协作机器人,以及行深智能研制的物流机器人等大批智能商用机器人,也已经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各施拳脚。

比如,世博方舱医院的场馆不仅面积大,且层高达到十余米,仅通过人工消杀,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消毒机器人能24小时全自动化作业,可实现紫外线、超干雾和空气过滤三种不同的消毒模式。其中,超干雾喷洒能够弥散形成气溶胶,是人工喷洒难以达到的颗粒细度。而且,消毒机器人还能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消毒液浓度,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不会对室内的医患造成伤害。

机器人可根据扫图过程中确定的定位点自主移动,并且定时定点喷洒消毒。在电量不足时,机器人还会自主返回固定充电点补充能量。

再比如,深圳大族的STAR-L疫区无接触配餐机器人,采用激光SLAM导航技术,能够自主定位、自动避障、自主配餐,单次可运载40盒包装餐点(约40斤),15-20分钟即可完成配送。

据称,STAR-L可做到一台机器人管理两层共80个房间。如果以客房数量为250个房间来计算,一家疫情隔离酒店只需要配备3台机器人,便可满足所有隔离人员的用餐需求。

还有,像YOGO的配送机器人,共80台进入临港集中隔离点,提供大批量集中型配送、精准点位按需配送、线上下单指派取物三种配送方案,从而满足集中隔离点日常三餐取送、医生药品投递、生活废弃物配送等应用场景需求。

机器人“大白”的优势显而易见。无论从工作强度还是成本支出,机器人都要明显强于人工。它们不需要专门医护人员值守,可7*24小时在隔离点无间断高效工作,有效降低医护人员体力工作,同时保障隔离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并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缓解人手紧缺问题。

眼下,各种商用服务机器人正发挥各自优势,用科技力量守“沪”,成为疫情中的特殊逆行者。

02

商用服务机器人提前进入黄金期

机器人“大白”之所以能够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出战抗疫一线,离不开这些年市场自身的演进,以及需求的不断攀升。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9年开始,我国商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便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商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58.1亿元增至1159亿元。

从投融资方面看,2018年至今,中国服务机器人在资本市场已获得600多亿元融资。其中,2021年1-7月融资超百次,接近2019、2020年全年水平。同时,融资金额达250亿元,远超2018年至今各年份融资金额。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受理机器人相关专利总量为162485件,占全球已公开的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总量的44%,已赶超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跃居全球第一。其中,上游技术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多,达到37%。

由此可见,中国商用机器人一直保持较快的成长速度。随着机器人技术融合逐步成熟、供应链网络逐渐完善,以及成本下降,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持续走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商用机器人往往通过执行肮脏、沉闷、遥远、危险或重复的工作来协助人类,其价值日渐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8.9%,足见需求的旺盛。

以上各个方面,这也为商用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0年2月,工信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即是看到在疫情严峻复杂的情势面前,医护工作者对于商用服务类机器人的迫切需求,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在抗疫行动中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加深商用机器人对一线防疫工作的渗透将会是未来必然出现的局面,而医疗机器人也催化了机器人在商用领域的高速发展,商用服务机器人提前进入黄金期。

03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以医疗机器人来看,《全球医疗机器人价值趋势报告2021》显示,全球医疗机器人领域投融资在近7年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球有74起融资事件,金额高达35.19亿美元,同比上升181%,资本疯狂加注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

同样,疫情对全球机器人需求量的爆发都是一次超大力度的拉升。

最近,美国医用机器人研发商Diligent Robotics完成超3000万美元B轮融资,截至目前总融资额达到近5000万美元。其研发的Moxi机器人可以帮助护士或医生完成大约30%不需与病人互动的任务,比如跑腿,或者把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等,这样,医护人员可以专注于最重要的患者护理工作。

在美国,医院受到新冠疫情大爆发的冲击之前,护理短缺已经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新冠疫情大流行两年来,超负荷的医护系统进一步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倦怠、压力和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的最佳救治和护理。

据称,Moxi已部署并整合到美国各种卫生系统中,需求正在飙升。

从全球市场来看,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赛道,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下的的机器人市场,则紧随其后,迎来旺盛繁荣时期。

目前来看,国外技术还掌握着主动权,但是随着我国技术的更新迭代, AI芯片、控制器 、先进传感器等技术的逐步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国产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去年曾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GDP总和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但机器人比重很低,1万个工人只有28个机器人,相较而言,韩国1万个工人有525个机器人,中国的机器人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科技界有个规律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每隔12年左右会有一个新的平台周期。在过去先后经历了PC时代、web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时代之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将成为下一波两个最大的历史突破。而每一个时代开启时,都会有计算平台、生态基础和行业应用三大领域的新机会。

其中,医疗机器人是传感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体,要涵盖医疗手术、康复运动、医疗后勤、医护辅助四大场景,在高精度微创手术、康复训练、病房消毒、医疗物资运送、院前导诊、药房抓药等多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将迎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机遇。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还远未结束,从更长远来说,新冠疫情不仅是机器人在医疗应用中重要的突破口,也是智慧医疗、数字医疗重要的切入点。而机器人“大白”也将更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印证“中国+技术”将是最大的市场机会。

       原文标题 : 防疫战斗中,机器人「大白」下场打硬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心智造网(www.cn-im.cn)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上午8:59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加入社群
加入社群
QQ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